您现在的位置:食品机械设备网>中央厨房设备>资讯列表>东莞市加快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

东莞市加快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

2023年04月25日 08:48:13 人气: 6694 来源: 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为贯彻落实工信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消费〔2023〕31号)、省工信厅等与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2023年开展“粤食越好 粤品世界”推动食品工业提质升级专项行动方案》(粤工信消费函〔2023〕8 号),顺应消费升级需求,进一步加强产业集群和生态建设,推动食品产业提质升级,力争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保持年均增速在6%,集群营收规模达1400亿元,其中预制菜产业规模实现三年翻番,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和优质企业。结合我市实际,现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一、保障产业发展空间
 
  (一)支持企业增资扩产。支持优质食品企业增资扩产,属于麻涌、茶山、道滘等3个市食品饮料产业集群核心区的项目,财政贡献可按相应镇街(园区)基准线规定不低于60%执行效益审查,对预制菜产业重点项目在此基础上可扩展至全市范围内进一步放宽执行标准。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食品项目纳入省级技改资金资助计划,按新设备购置额不超过20%予以奖励,单个项目最高奖励不超过1000万元,支持企业开展产品换代、生产换线、设备换芯等升级改造,推动优质企业提质扩能。(市投资促进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二)建设预制菜产业园。依托我市粮油加工、中央厨房、团餐市场、冷链配套等领域优势,按照“1+N”(即一个核心区—厚街,N个功能区—麻涌、石碣、横沥、松山湖)园区布局思路,推动建设预制菜产业园区,吸引区域总部、中央厨房、食品供应链等项目落地发展。对获认定的省级预制菜产业园区,市财政根据园区建设规划需求,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
 
  (三)推进传统食品集聚发展。规划建设传统食品产业集聚区,鼓励道滘粽、道滘肉丸、道滘米粉、道滘礼饼等传统小作坊、小微企业入园发展,推动东莞传统特色美食由“隐形”发展转化为“显性”增量。发挥工业设计对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赋能作用,围绕产品研发、加工制造、外观设计等重点环节进行提升,促进产品设计与传统食品工艺文化深度融合,形成具有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道滘镇)
 
  (四)升级麻涌新沙省级特色产业园。支持麻涌镇新沙工业园以获评省特色产业园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园区规划布局,立足构建粮油精深加工、中央厨房及供应链产业体系,引导企业加工生产小包装成品粮油食品,支持向烘焙类食品制造延伸,加强招引优质央厨企业,加快预制菜产业项目建设,有效提升园区产业链附加值。(麻涌镇)
 
  (五)建设一批高品质低成本空间。在麻涌、茶山、道滘等市食品饮料产业集群核心区中,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需求打造现代化产业园区,开发建设一批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保障符合产业布局导向的优质食品企业发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局、市自然资源局、东实集团、麻涌镇、茶山镇、道滘镇)
 
  二、加强品牌建设推广
 
  (六)举办品牌建设培训班。依托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市食品学会、“莞商学院”等平台,立足破解行业发展堵点、难点、痛点,为我市不同规模的食品企业分级定制培训课程,提升中小微企业的品牌意识,帮助企业降低品牌建设风险和成本,打造一批可操作性强的品牌全流程服务精品课,激发企业构建品牌体系的内生动力。支持食品相关行业协会、预制菜产业联盟等举办行业交流活动,加强信息共享,促进资源整合,探索我市食品企业品牌建设的可行模式。(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东莞理工学院)
 
  (七)打造“东莞食品区域名片。支持茶山、道滘、麻涌围绕区域食品优势特色,建设竞争力强、美誉度高的区域品牌,打造“中国食品名镇”“中国特色食品名镇”“中国粮油物流加工第一镇”升级版。支持产业集群核心区每年安排一定经费进行区域品牌宣传推广,支持注册集体商标,引导产业联盟、行业商(协)会、企业等共同建设和推广使用区域品牌;支持举办区域美食系列宣传推介活动,多维度讲好特色食品的东莞故事,将地区集聚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市委宣传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麻涌镇、茶山镇、道滘镇)
 
  (八)建设“莞品•预制菜”公用品牌。推进“莞品•预制菜”相关标准建设,建立“品牌产品质量管理平台”和“品牌标识管理体系”,探索以“莞品城市品牌+企业品牌”模式开展产品市场推广,加快塑造预制菜新赛道的地方品牌效应。支持企业开发东莞风味特色预制菜产品,推动本土知名预制菜品牌产品进学校、工厂、医院、社区等,提升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培育壮大本地消费市场。(东莞理工学院、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
 
  (九)加强企业品牌建设。建立东莞市食品企业商标品牌库,实施动态更新,引导品牌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强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食品企业商标品牌宣传的扶持力度,鼓励支持企业在中央主流媒体及大流量媒体平台开展品牌营销推广。用好活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开展商标品牌诊断策划活动。支持食品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等先进管理模式,培育争获中国质量奖、省政府质量奖、市政府质量奖、卓越绩效管理优秀奖的四级质量标杆企业梯队。(市市场监管局)
 
  (十)做强品牌服务机构加强东莞市商标品牌研究院、东莞市品牌促进会等品牌服务机构建设,服务镇街、行业协会和企业深入实施区域品牌、行业品牌、企业品牌战略。依托东莞理工学院设立东莞预制菜区域品牌创新发展研究院,打造食品细分领域的专业品牌服务机构。培育引进一批优质品牌策划机构,帮助企业破解品牌建设瓶颈,引导企业从产品供给向“产品+品牌+服务”转型,助力实现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东莞理工学院)
 
  三、支持企业开拓市场
 
  (十一)支持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梳理形成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食品展会推荐目录,推动纳入我市参展扶持政策资助范围,给予参展企业补助。食品产业集群核心区可根据企业需求,制定补充展会目录,通过集群核心区专项给予补充支持,按照参展企业实际发生的展位场地费用、展位特装费用、宣传费用等给予50%补贴,每家参展企业最高补贴10万元。(市商务局、麻涌镇、茶山镇、道滘镇)
 
  (十二)打造展贸活动优势。高规格举办东莞食品相关重点展会活动,组织产业链对接活动,营造浓厚产业发展氛围。对于在我市专业展馆举办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食品相关展会,最高支持300万元;对符合相关条件,能有效帮助企业拓市场抢订单的优质展会,经比对研究后,优先纳入粤贸全国东莞目录,给予参展企业支持。支持食品企业举办展销活动,按举办新品发布会、宣传推介会、订货会、经销商大会等活动场租及会场搭建费用给予不高于50%支持,每家企业最高资助50万元。(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十三)办好预制菜博览会。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长期落户东莞,进一步发挥博览会“大平台”作用,助推食品饮料加工制造和预制菜生产企业抢占“新赛道”,不断擦亮东莞“中国食品博览之都”“中国预制菜产业人才培训基地”两个品牌,加快培育我市预制菜产业发展新动能。(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
 
  (十四)建设“莞企莞货”食品模块。依托“企莞家”平台设立“莞企莞货”食品专题版块,集中展示一批东莞制造优质食品。探索建立“莞企莞货”平台与嘉荣、美宜佳、天福等商超便利店渠道的合作机制,推动更多东莞本土优质产品进入经营卖场。通过设立本土品牌企业宣传栏目、发布预制菜产品小册子、产品地图等多种形式,传播东莞食品制造的工匠精神、品牌理念和优质产品,持续提升东莞食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
 
  (十五)支持企业开展工业旅游。鼓励和引导食品企业积极开展工业旅游业务,通过加强工业设计和品牌建设、宣传推广企业及产品文化,加快推动文化旅游与食品工业融合发展,支持食品企业争创“市工业旅游示范点”。(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四、完善产业生态建设
 
  (十六)完善财政扶持政策。围绕“产品研发—农副产品—食品装备—食品加工—食品包装—产品流通”产业链条,摸查上中下游细分环节重点企业,建立完善食品饮料产业图谱和重点企业培育库,做好全要素跟踪服务,健全食品领域国家、省、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梯队体系。进一步巩固食品饮料优势产业集群核心区的政策优势,支持核心区根据产业和企业发展实际制定补充政策,增加区域政策浓度,吸引项目、资源、人才集聚发展,核心区资金使用延续到2025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麻涌镇、茶山镇、道滘镇)
 
  (十七)做强预制菜产业链。将预制菜产业纳入全市重点产业链之一加大培育扶持,围绕“食材原料—复合调味品—中央厨房设备—预制菜成品—冷链仓储—供应服务”成链,探索实施“链长制”高位统筹协调,组织遴选“链主”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通过“链长+链主”打造集生产加工、研发创新、商贸物流、综合服务融通一体的预制菜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支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强化岸海联动,协同推进产学研合作、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保障水产“菜篮子”稳产保供,提升海洋渔业经济发展效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
 
  (十八)支持企业数字化提升。编制《东莞市食品饮料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指引》,识别行业发展特征、现状问题和共性需求,提出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路径,归纳推广优质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支持食品饮料企业应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现有生产设备进行改造升级,推动企业生产、管理和决策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转型。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优秀企业建设智能工厂(车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十九)建设食品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联合东莞理工学院建设食品饮料领域技术创新中心,市财政安排经费支持食品饮料上下游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重点支持围绕食品保鲜技术、食品新品类、食品生产工艺、食品检测技术等方面开展项目研发和人才培养。选取3-4个条件成熟的食品饮料产业园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东莞理工学院,市科技局)
 
  (二十)提高本地食品人才供给。鼓励东莞理工学院生命健康技术学院等毕业生积极融入本地食品产业体系,支持我市职业院校开设食品类相关专业,增强食品类技能人才培养能力。积极深化产教融合,支持院校与企业在食品类专业开展专班培养,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推动食品产业场景和理论教学的互通互融,对到食品企业见习、实习或实训的本科以上人才给予最高9000元见习补贴。努力扩大食品专业学历人才和职称人才供给,对食品企业新引进的本科以上学历、初级以上职称或技师以上资格人才给予最高30万元综合补贴,对在食品企业工作期间取得本科以上学历、初级以上职称或技师以上资格的人才给予最高5万元能力提升培养资助。(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本措施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执行至2025年12月31日。本措施涉及奖补条款的执行范围,具体以当年发布的申报指南为准。与东莞市其他同类政策标准不一致的,按照就高、从优、不重复享受的原则执行,最大力度支持东莞食品企业发展。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804074602@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食品机械设备 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食品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 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 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联系电话:0571-87759655;邮箱:804074602@qq.com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101号